人死后供饭有多种称呼,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倒头饭:
在遗体旁祭供的饭,有的以饭一盂、筷一双放尸旁;有的用两碗米饭或面条,内各插一双用白碎纸粘糊的筷子,献于灵前。
铺头饭 (mai 1):在闽南惠东地区,人死后会闷上一碗铺头饭,以供奉死者。铺头饭是将白米煮至半生不熟,然后在碗中压实,再倒扣过来,最后在饭上插上一双筷子和一只同时闷熟鸡蛋。
下水罐祭食罐:
古代人会在逝者的棺材前放置一些物品,包括五谷粮囤、馒头、谷物等,以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中享用。其中,饭罐子是一种典型的供品,用来盛放食物和水。
白事饭:
在殡礼上,死者家属会穿着孝服,进行“进饭”仪式,称为“白事饭”。这一顿饭象征着死者在家“住”最后一晚,儿女及亲人们进行永诀痛别。
豆腐饭:
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民间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主要举办酒席(雅称“豆宴”),以酬谢前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和帮忙的友邻。被请的人一般不会拒绝,否则就会被认为“失礼”。
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敬意,通过不同的供品和仪式来表达悲痛和怀念之情。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