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 也称蒲州梆子或乱弹戏,是 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的地方传统戏剧,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剧因其起源于山西晋南的古蒲州(今永济)而得名,在清代乾隆时期,外省称之为“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在陕西省,人们称其为东路戏,在山西省的北、中部则称之为“南路戏”,而在晋南当地,人们习惯称其为“大戏”或“乱弹”。
蒲剧的音乐特色以梆子腔为主,融合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元素,既有慷慨激昂的激越之声,也有细腻委婉的柔情之韵。其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蒲剧在山西四大梆子中是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以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2006年,蒲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申报地区为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蒲剧不仅是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华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