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其名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名字由来
拉萨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的《噶琼寺碑》中首次出现了“拉萨”二字。碑文中提到:“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这表明拉萨的城名已经存在了近1200年。
历史背景
在松赞干布之前,拉萨的政治中心位于山南。为了统一政权并避免山南贵族的干扰,松赞干布迁都至拉萨,并在此建立了宫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拉萨城市的基础。大昭寺便是这一时期建造的,而大昭寺的建造过程中,山羊背土填湖,因此得名“惹萨”。
名称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惹萨”逐渐演变成了“拉萨”。“惹”在藏语中意为“山”,“萨”意为“土”,合起来便是“山土”之意。后来,由于大昭寺的神圣地位和佛事的兴盛,人们便将这个地区称为“拉萨”,意为“佛地”或“圣地”。
文化意义
拉萨不仅是西藏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宗教信仰的中心。大昭寺、小昭寺和八角街等佛教建筑,使得拉萨成为藏民族心中的圣地。拉萨的藏语名字“拉萨”直接反映了其作为神圣之地的含义。
总结
综上所述,拉萨的名字来源于大昭寺的建造过程,最早被称为“惹萨”,后来逐渐演变为“拉萨”,意为“佛地”或“圣地”。这一名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拉萨在藏族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