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是由王阳明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主张通过思想的洞察和实践的实现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以下是一些阳明心学的原文及其解释:
原文: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有弗敬尚之者乎?
译文: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原文: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译文:心本来的样子是无善无恶的,这个与佛教中讲的心是一致的,用另一个词形容心就是“空性”,是哲学讲的本体。人的本心是至善的,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反省来发现良知,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通过内心的良知来判断善恶,并通过实际行动去行善去恶。
原文: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心就是理,难道还有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理,理都在心中,所有的理都是人心的体现。不能孝敬服侍父亲,就去父亲身上寻求孝的道理;不能忠诚辅佐君王,就到君王身上寻求忠的道理;结交朋友、治理人民所表现的仁爱,这些事情中蕴含着许多道理,这些道理恐怕是我们必须认真体察,不能仅在心中来探求。
原文:
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译文:做功夫不能离开本体,本体本来是没有内外之分的。只是因为后来做功夫时分了内外,才失去了本体。如今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这才是本体功夫。王阳明强调,修炼心学要从内心出发,不分内外,心即是理,理即是心。
这些原文反映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内心的反省和实践来实现自我完善。王阳明认为,人的本心是至善的,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反省来发现良知,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也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为应该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