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在古代被称为“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卯、午、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应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乡试是科举制在省区范围内的组成部分,为会试、御试的必要阶梯。
综上所述,乡试在古代有多种称谓,包括“乡贡”、“解试”、“秋闱”等,是科举制度中重要的一环,为选拔人才奠定了基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