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之所以被称为烧麦,是因为 它的形状和制作方法,以及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称呼。以下是烧麦这一名称由来的几种解释:
形状似花:
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之意。
茶馆销售:
早年呼市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
起源故事:
传说明末清初时,大召寺附近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则在店里打工。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来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为“烧麦”。
蒸熟后像火苗:
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都出自茶馆。那时候,食客们喝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且光喝茶也不顶饱。于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味蕾,他们通常会点上份小食。这时,吃上一口兼具米糯肉香的面点,配着茶香,再好不过了。对店家而言,这类点心便成了茶水之外捎着卖的畅销品,索性将其唤为“捎卖”。后来又见其边缘像是快熟的麦穗,给改了个雅致的名儿,便叫做“烧麦”了。
历史渊源:
关于烧麦的来源,在当地民间有着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
综合以上几种说法,烧麦这一名称的由来主要是由于其形状似花、在茶馆销售以及起源故事中的“捎卖”之意。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