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服饰, 是中国瑶族的传统服饰,于2014年11月11日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称谓。瑶族妇女更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瑶族服饰的具体特点如下:
白裤瑶:
男子穿白色灯笼裤,裤裆大而宽,长度刚好过膝,膝部绣有5条红色的花纹。女子穿对襟交领长衣,衣襟滚边,袖口镶饰布条。下着短裤、绑腿,用红穗缠头,顶一方挑绣几何纹头帕。
红瑶:
因穿红色绣花衣而得名。女子穿对襟交领式长衣,衣侧开衩,领襟、衣摆、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红色绣饰,下着青布短裤、织锦绑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头,颈尖佩带银圈等饰物。
花瑶:
女子戴狗头冠,其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以花卉、动物等为主题。
盘瑶:
女子的锦绣帽绚美多姿,男子长发梳辨盘于头顶。
茶山瑶:
女子戴三对翘翅大银板。
顶板瑶:
女子头顶“峨冠”。
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的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彩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建议:
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创新发展: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设计,创新瑶族服饰,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