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 历史上惯称为“夏”,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因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夏朝的都城最初位于高密(今河南禹州市),后来前后共迁都九次。夏朝的延续时间约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约471年,后被商朝所灭。
夏朝的名称来源有多种说法,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
尽管夏朝的具体历史细节仍有争议,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奴隶制王朝的过渡,王位更替也从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变成了世袭王位制。夏朝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一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