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这一地名的由来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历史沿革
银川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称为银州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
宋崇宁四年(1105年),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后废。
1020年,党项首领李德明将都城由灵州迁至怀远镇,兴建宫城,银川迎来大规模建城史。
李元昊将其改名为兴庆府。
明朝时期,银川被称为“小南京”,城市商贾云集,市肆繁荣。
康熙年间,满族旗兵驻扎宁夏,于城西建造“新城满营”,即今日的新城。
1947年,宁夏省城正式更名为“银川”。
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
自然地理
银川背靠贺兰山,黄河从东面穿城而过,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改道造就了银川一带水网交织,以及大大小小的湖泊。
银川地区土壤含碱多,大水过后,土地一片雪白,像银子一样,因此得名“银川”。
文化因素
文人雅士们用“银川”一词来形容当地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
“银川”二字的出现,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地理特点。
政治因素
西夏国自称为“大白帝国”,随着西夏国统治中心及党项民族的西迁,银川地名也就被其从故地带到了宁夏河套地区。
1944年,宁夏省城筹备设建制市定名时,“银川”就从“朔方”“兴庆”“兴州”等地名中确立并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银川这一地名来源于其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称为银州银川郡,后经过多次变更,最终在1947年正式定名为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