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满族的名字有以下几种类型和特点:
满洲化名字
清代中叶时期,许多满族人的名字趋于满洲化,不仅满族人喜欢使用满语姓名,一些汉人也会起满语名字或满式名字。例如,乾隆时期的直隶总督英廉,本姓冯,但他在各种情况下都以英廉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满语名字
清朝初期的一些满洲人名字具有独特的满语含义。例如,贝勒岳托,岳托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呆子”或“傻公子”,但这并非父母希望孩子是傻子,而是世俗认为傻子好养活,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满式名字(称名不称姓)
晚清时期,不少满族大臣喜欢使用满语名字,如讷尔经额、穆彰阿、萨廉等。但更多的是使用满式名字,即称名不称姓的姓名习惯。
八大姓氏
清代满族有八个显赫的姓氏,俗称“满洲八大姓”,分别是:
童(佟家氏)
关(瓜儿家)
马(马家)
索(索楚洛罗什)
贺(黑色日哈拉)
傅
那(那拉)
郎(牛葫芦)
皇族姓氏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的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等氏。爱新觉罗家族从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其他常见姓氏
除了八大姓氏外,满族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姓氏,如瓜尔佳氏、马佳氏、佟佳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等。
改汉姓
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在姓氏方面逐渐汉化,固定了汉姓,结束了父子不同姓的现象,有了规律而言。例如,爱新觉罗家族中的许多人选择了“金”作为新的姓氏。
这些名字和姓氏不仅体现了满族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清朝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