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使用过的武器名字包括:
清弓:
这是一种筋角反曲复合弓,具有大尺寸、大弓梢、拉力较大的特点,威力大、射速快、破甲力强,是清帝国扩张的杀敌利器,一直使用至清洋务运动之前。
布面甲:
以江南丝绵为底,嵌于棉袄之中,再卯上铆钉、甲片,历经缝线、浸泡、暴晒、晒干,既有保暖能力,又有极佳的防护能力,能防明军的早期火器。
红衣大炮:
最早叫红夷大炮,是明袁崇焕宁远之役所用,后来清军缴获并改名,在统一中国、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藤牌兵:
藤牌兵类似于今天的特种部队,战斗力极强,身穿绣满虎纹的厚棉服,手持藤牌,攻守兼备,可防敌军砍刺,组成阵型可抑制骑兵战力。
赞巴拉特鸟枪:
一款大口径、重弹丸的鸟枪,配有金属叉,战时可用于稳定射击,也可用于防身自卫,清军在剿灭少数民族时缴获并仿制。
抬枪抬炮:
是赞巴拉特鸟枪的加强版,枪身长达一丈,最重的枪达30斤,药丸和铅共重十钱将近,射程达500米。
法式枪 (又称鸟枪):是一种前装滑膛火绳枪,是军队单兵的主要装备,从清朝开始,军队装备了50多种火枪。
腰刀:
明末清初,满族八旗崇尚武功,佩带腰刀的风气极盛,乾隆帝尤爱刀剑,曾四次命内务府造办处成批制造刀剑。
这些武器在清朝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早期的冷兵器到后来的火器,再到洋务运动期间引进的西方先进武器,反映了清朝军事技术的演变。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