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汉字的一种书体,其名称来源于其规矩整齐、可作楷模的特性。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因此,楷字的含义主要包括:
楷模:
表示榜样、模范、典范。
法式:
指规范、法则。
汉字书体:
楷书、正楷、小楷、楷体。
这些含义使得“楷”字在命名时具有积极向上的寓意,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品德和行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