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渔夫》: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季氏》: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朱熹:
命为志存。
诸葛亮《诫外生书》:
志当存高远。
《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后汉书·耿列传》:
有志者事竟成。
《备急千金要方》: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吕氏春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昨非庵日纂》: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太平御览》: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生要集》: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四要》: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盐铁论·地广》: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呻吟语·治道》:
刑不如一耻。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孟子·告子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增广贤文·上集》: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左传·隐公六年》: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资治通鉴》: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论语·卫灵公》: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孟子·离娄上》: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论语·宪问》: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墨子修身》:
夕死可矣。
31. 《论语里仁》: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任重而道远。
32. 《史记陈涉世家》:非宁静无以致远。
33. 苏轼《晁错论》:无志空长百岁。
34.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5. 《世说新语·言语》: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36. 《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37. 《增广贤文·上集》: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些名句涵盖了儒家的仁爱、礼仪、道德,道家的自然无为、清静自守,以及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