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吕蒙,后来用于讥讽那些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并且也在《江表传》中有所提及。
具体来说,吕蒙是东吴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最初以勇猛善战著称,但被认为缺乏学识。后来,他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识和才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鲁肃访问他时,他对吕蒙的学识和才能感到惊讶,并用“非复吴下阿蒙”来形容吕蒙的巨大变化,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学识浅薄的人。
因此,“吴下阿蒙”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那些学识尚浅、能力不足的人,或者用来比喻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