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根据这一带的气候和物候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早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已经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现在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系统。
二十四节气习俗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十四节气习俗:
立春: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水:雨雾蒙川,枝头喜鹊频频闹。
惊蛰:滚滚春雷,惊鱼虫而苏草木。
春分:一丝杨柳风,几处牛羊闹。
清明:沾衣山杏雨,拂襟杨柳风。
谷雨:嫩雨惊梅,引水催苗须趁早。
立夏: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小满: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芒种: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
夏至:夏雨少,秋霜早。
小暑: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大暑: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立秋:立了秋,把扇丢。
处暑: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白露: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秋分: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霜降:霜降茅屋如小雪。
立冬: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
小雪: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大雪:朝花夕拾,春分谷雨无惊蛰。
冬至:冬至大雪下小雪。
小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大寒: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成语谚语
立春: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雨水:雨水贵如油。
惊蛰:惊蛰春雷响,万物复苏生。
春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清明: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谷雨时节,种瓜点豆。
立夏:立夏东南百草风。
小满: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芒种: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夏至:夏至有雨三伏热。
小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大暑小暑,热死老鼠。
立秋:立秋有雨一秋吊。
处暑:处暑不出头,是谷喂了牛。
白露: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霜降:霜降有霜,冻死草。
立冬:立冬之日,水冷地冻。
小雪:小雪封山,大雪封河。
大雪:大雪纷飞,银装素裹。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
小寒:小寒大寒,冻死老猫。
大寒: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对联
立春:
上联: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下联: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