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男子发饰主要包括 冠和 帻两种。
冠
冠是一种可以把头发梳理起来的东西,是帽子的总称。在古代,男女都是蓄长发的。因此,在男子、女子未成年之时,头发都是披发或束于耳侧。到成年的那一天,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
汉代的冠是区分等级地位的基本标志之一,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术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等16种以上。
帻
帻是一种包裹鬓发、遮掩发髻的巾帕,始见于汉代。之后的帻逐渐变化,变成更为通用的头巾了。
在汉代,帻被改进成一种帽子,在头顶上方做成一个可以盖住发髻的高顶,四周有整齐的边沿。帻的两旁下垂于两耳的缯帛名为“收”。
建议:
冠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和礼仪,不同的冠帽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帻则更多地用于日常佩戴,尤其是在没有戴冠的情况下,帻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头部装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