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城,位于中国河南省,其名称来历与古代祭祀和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源于祭祀
夏商周时代:胙城地区因盛产猪肉,被用作祭天的贡品,特别是天子和王公大臣的大型祭祀活动。因此,该地被古人称为“胙地”。
源于分封
西周时期:周公旦将其六子分封于此地,设立胙国,辖卫辉、延津、滑县一带。周公旦特许各地诸侯将进贡品先送到胙国让其六子挑选,这一特权诏示为“代天受胙”,因此胙城被称为“天胙之城”。
历史沿革
春秋早期:胙国被南燕国兼并,后隶属于卫国。
西汉:设置南燕县。
晋朝:又称东燕县。
隋朝:开皇十八年改称胙城县。
唐朝:武德二年改置胙州,四年复改为胙城县。
宋元明:皆为胙城县。
清雍正五年:因“沙压胙城”而撤县,辖域大部分并入延津。
综上所述,胙城的名称来源于其作为祭祀贡品的地位以及西周时期周公旦分封其六子所设立的胙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胙城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变更,最终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