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名字由来有多种说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解释:
梵语音译:
哪吒的原名来自梵语“Nalakuvara”(那罗鸠婆),在唐代佛经中音译为“那吒”,明代之后演变成“哪吒”。
太乙真人所起:
在《封神演义》中,灵珠子转世时,太乙真人取名为“哪吒”,“哪”对应驱邪仪式的“傩”(ne),“吒”对应盘古开天震慑妖魔的先天之音,组成驱邪镇恶的双重封印。
出生时的象征:
哪吒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所以叫哪吒。
五行相生相克:
按五行排,金木水火土,哪吒排老三,他应该叫水吒,老四叫火吒,老五叫土吒。但由于魔珠投进来后,把火吒和土吒都给吸收了,所以只剩下水吒,而哪吒的名字则是由此而来。
佛教文化影响:
哪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佛教中的护法神那吒俱伐罗(梵语: Nalakuvara 或 Nata),他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那吒俱伐罗”逐渐本土化,演变成“哪吒”的形象。
综合以上几种说法,哪吒的名字可能是由梵语音译、太乙真人所起、出生时的象征、五行相生相克以及佛教文化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