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
古代领兵的最高统帅,始于战国,赵国大将李牧、廉颇均曾任过大将军之职,秦国也曾设大将军一职,位在诸将之上。汉代承袭战国制度,亦设大将军一职,职掌统兵征战。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曾以韩信为大将军。吕后、景帝时,灌婴、窦婴亦曾为大将军。在汉代,大将军一职地位日隆。
骠骑将军:
汉武帝时期设立,位次丞相,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
车骑将军:
位次上卿,也是汉代的重要将军职位。
卫将军:
位次上卿,同样是汉代的重要将军职位。
前后左右将军:
位次上卿,也是汉代的重要将军职位。
中将军:
西汉时期设立,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征虏将军:
东汉时为杂号将军,建武中置,三国时魏、吴均沿用,魏秩第二品。吴时曾以护军校尉迁任此职。南朝时成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南朝齐时亦有开府置僚属者。梁时以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五将军代旧征虏将军,秩第十六班。陈制同梁,秩第四品。北魏亦置征虏将军,用以褒奖勋庸,秩从三品。北齐后无闻。
冠军将军:
楚怀王时置,三国魏正始中亦置,秩第三品。
丰威将军:
北洋政府所设将军府中的将军之一。
王公国将军:
北朝西魏、北魏、北齐等国的诸王及公国均设将军,分上、中、下三级,官职级别均为从九品上。
大司马大将军:
汉武帝专门为卫青设置的,以表彰他在对匈作战中的突出贡献。
大司马骠骑将军:
汉武帝专门给霍去病设置的。
天公将军:
东汉末年的太平道首领张角自封的。
这些将军名称反映了古代中国军事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将军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