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又称为 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它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包括“导引”、“吐纳”、“炼丹”、“修身”、“正心”、“参禅”、“止观”和“摄生”等。这些称呼分别代表了气功在不同学派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导引”是在人的意念作用下,将体内某一处的“气感”按照一定的路线导引到体内其他各处,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而“吐纳”则侧重于通过呼吸的调整来强身健体。
现代“气功”这个词是在1955年由原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刘贵珍取名、定义和统一的。刘贵珍认为,“气”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则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这个定义使得气功成为一种更为形象、通俗和接近事物本质的名称,并且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气功并非一种单一的运动形式,而是包含了多种具体的练习方法和流派,如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气功、太极拳、真气运行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都遵循气功的基本原则,即通过调整呼吸、身体和意识来达到健身和治病的目的。
总的来说,气功是一种综合性的身心锻炼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通过调整呼吸、身体和意识,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