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连名制是一种 以父名与子名相连的命名方式,每个人的名字都由两部分组成,首字为父名,尾字为子名,以此严格区分,一代一代连下来,构成一个谱系。这种命名制度在多个民族中盛行,如彝族、苗族、佤族、纳西族、僳僳族、哈尼族、景颇族、怒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具体连名方式有以下几种:
正推顺连法:
即父名在前,子名在后,以父名最末的一个或两个音节冠于子名之前,子名的最后一个或两个音节又冠于孙名之前,依此环环相扣,世代相连。
逆推反连法:
即子名在前,父名在后,亦以父名的一个或两个音节置於子名之後。
冠姓连名法:
即在名字之前或名字之後加上姓氏。
父子连名制不仅是维系氏族制度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各自间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同族人的团结,并确认亲子关系,保证财产继承。通过父子连名,人们可以记诵数十代以前的祖先和谱系,发现自己的亲属关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