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简称“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历史名称的演变如下:
古代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分属吴、宋等国,战国时为楚、越、齐国的一部分。
秦朝:分属九江郡、会稽郡等。
汉朝:属于徐州刺史部和扬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苏南属吴,苏北归魏,南京当时为“建邺”。
唐朝:由河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分管。
宋朝:属淮南东路的一部分。
元朝:苏北属河南江北行省,苏南属江浙行省。
明朝:初年改元朝“集庆路”(今南京)为“京师”,建应天府;成祖迁都北平后,改北平为“京师”,原“京师”改称“南京”,同时置南直隶(南京),管辖南京、江苏其它区域和安徽全省。
清朝
清初:南直隶被改为江南省,江苏省当时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1667年):清政府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部设立江苏省,西部设立安徽省。江苏省的名称取自江宁府(今南京)的“江”字和苏州府的“苏”字,合称“江苏”。
中华民国
沿袭清代建置:仍置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江苏省以长江为界分设管理,长江以北设苏北人民行政公署、长江以南设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2年:撤销苏北和苏南两个行政公署,重建江苏省至今。
综上所述,江苏省的历史名称经历了多次变迁,从古代的徐州、扬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宋,再到秦朝的九江、会稽郡,以及后来的江南省、江苏省等。清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设立江苏省,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简称“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