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Gymnastics)一词, 来源于希腊文Gymnastike,最早由古希腊语Gymnós(意为裸体)演变而来。古希腊人崇尚强壮体魄的各种运动,更崇尚裸体运动,认为人体的健美只有通过不着服装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初,古希腊运动会的参赛选手并不赤身裸体,后因一位身着狮皮的选手在比赛时不慎将狮皮脱落,露出了健美的肌肉。人们发现裸体更能体现人体的健美,以后便形成了选手参赛必须赤身的传统。古希腊人把很多锻炼身体的方法,如跳跃、攀登、摔跤、拳击、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体操。这种概念被沿用了许多世纪。后来,希腊体操中的许多练习被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校列为教材。17~18世纪,在西方教育中又增加了爬山、游泳、跳跃等锻炼身体的活动。18世纪末,被称为“德国体操之父”的古茨穆茨和另一位德国体操创始人雅恩在继承发展原有的吊环、鞍马、单杠项目的同时,又创设了双杠、吊绳、吊竿等项目,并改革了木马、跳箱等器材。与此同时,瑞典体操学派、捷克体操学派形成,对体操进行分类,通过对解剖学、生理学的大量研究,发明了肋木、横木、体操凳、绳梯等,并强调体操动作要优美活泼,成套动作编排要紧凑,练习体操讲究穿体操服等。
“体操”一词在19世纪传入中国。但是很多类似体操的活动,如著名的医疗体操“八段锦”、历代民间传承的翻跟头等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体操成为专门的体育比赛活动,特别是成为竞技性体操,经历了一段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以奥运会体操比赛记载为例,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设立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项目,还有爬绳。但没有自由体操项目,也只有男子体操比赛。在以后的奥运会上,体操比赛先后增设了火棒操(后改为轻器械体操)、瑞典式体操、欧洲式体操等体操比赛。1932年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上,增设了自由体操,使竞技体操初具规模。1936年的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体操比赛才真正形成目前的男子6项比赛;轻器械体操、瑞典式、欧洲式等体操比赛则从男子体操比赛中取消。这次奥运会还开设了女子体操比赛项目,但女子比赛项目的完善与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届罗马奥运会才完成的。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艺术体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蹦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按照教科书的分类,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健美操、技巧5个竞技性项目。多年来,人们仍习惯称“竞技体操”为体操。目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同属奥运会体操项目。艺术体操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出现有音乐伴奏的各种身体动作练习。20世纪初,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师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编的韵律体操,将身体练习与音乐结合起来,并从最初的徒手发展为使用轻器械的形式。1962年被国际体操联合会确定为比赛项目。1963年起举办第一届世界艺术体俳醣耆?98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韵律体操原来只有女子比赛项目,但现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已有男子进行韵律体操运动,称为男子艺术体操(Men's rhythmic gymnastics)。首届世界男子艺术体操锦标赛于2003年11月27日到29日召开。与女子项目不同的是,女子的艺术体操主要有:绳操、圈操、球操、棒操和带操五种;而男子的通常没有球操和棒操,但加入了棍橾。但西班牙的鲁本·奥利维拉(Ruben Orihuela)却将全部女子项目同时加以男子化;其身体所展现的柔韧性不逊于任何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艺术体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在20世纪80年代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各体育院校广泛开展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项目在中国国内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