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原名 鸡笼,其名称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山形似鸡笼:
基隆市因其地形似鸡笼而得名。
平埔族凯达格兰:
最早居住在该地区的平埔族自称Ketaganan(凯达格兰),其音译删去taga后即为“鸡笼”。
闽南方言译音:
“鸡笼”是“凯达喀兰”的闽南方言译音。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因得知基隆蘊藏硫磺而欲出兵,但因台风而返,1642年被荷兰殖民者取代,1667年被郑成功之子郑经率部赶走。日本侵占时期(1895至1945年)设基隆郡基隆街,后升格为市。1945年台湾光复后,基隆成为省辖市。
1875年,清朝在设基隆厅时,将“鸡笼”改为“基隆”,取“基地昌隆”之意。
综上所述,基隆市原名鸡笼,后改为基隆,名称由来的主要依据是地形似鸡笼及当地平埔族的自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