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公元1140年,逝世于公元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为幼安,别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词作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辛弃疾的一生是在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度过的,他的一生是奋发激昂抗战爱国的一生,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南渡以来,他“不为众人所容”,受压抑排斥,不被朝廷重用,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他以诗词抒发他爱国忧民之情,给后人留下了辉煌而丰富的文学遗产。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但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期间,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但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却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