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雍和宫都有什么法器名字

59

雍和宫中的法器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法器及其名称:

转经筒:

也称为嘛呢筒,是木架结构,顶端有法轮,底部刻有金刚杵。圆筒中间装有经文,外面刻有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弥、吽),是藏传佛教中用于诵经的工具。

五彩经幡:

也称为风马旗,是悬挂在嘛呢杆上的经幡,每面经幡中心绘有驮宝骏马,四角刻有狮、虎、龙、金翅鸟图案,象征着风、马、龙、鸟等,具有驱邪避害的作用。

嘛呢杆:

也称为木杆,是立在殿外丹墀之下的木杆,顶部饰有黄铜顶,绳子上悬挂着数面经幡。

海灯:

也称为酥油灯,是供在佛像前的一种油灯,通常由铜、银或景泰蓝工艺制成,有长明灯之称,象征着佛法的永恒照明。

古铜鼎炉:

是乾隆十二年清宫养心殿造办处制作的铜制鼎炉,通高4.2米,由炉座、炉身和炉顶三部分组成,炉上雕有吉祥八瑞相、三狮戏珠、水波纹等图案。

五供:

包括香炉、烛台和花瓶,是佛像前陈列的五种供器,因其数量为五,又称“五具足”或“五供一堂”。

金刚铃:

铜制呈半球形,内有舌、上有柄,摇动时舌撞击球壁,发出悦耳之声,用于佛教仪式中。

金刚杵:

也称为伐折罗,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藏传佛教用以表示坚利之智、割断烦恼、降伏恶魔的法器,有独股、三股、五股、九股等多种形式。

法轮:

通常安装在转经筒的顶端,象征着佛法的流转和传承。

御碑亭:

内的石碑由乾隆帝书写《喇嘛说》,以四种文字(满文、汉文、藏文、蒙古文)雕刻,是雍和宫的重要文化遗迹。

这些法器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是雍和宫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