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西域四大佛教中心之一,也是小乘佛教的发源地。喀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曾是疏勒国都,也是唐僧西天取经的足迹所在。喀什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为“喀什葛尔”,意为“玉石聚集之地”。
喀什古城,原称疏勒,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我国西汉时张骞所记载的古疏勒。古疏勒城位于今天喀什市内南边盘橐城所在地,也叫艾斯克萨尔古城。唐朝时曾设疏勒镇,但是,故址在今天的喀什市东20多公里处的汗偌依古城,有莫尔佛塔为证。恰萨和亚瓦格所在地的喀什古城应是喀喇汗王朝王都的遗址,据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走进老街巷,在约2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里,2.3万居民聚居叠住,两三百条巷道交错密织。
喀什的其他古城名字包括:
艾斯克萨古城:
位于喀什市帕依纳甫路东侧,1954年,考古学家武伯纶曾来此考察,从种种迹象看,艾斯克萨古堡是公元74年-91年的17年间,班超曾经驻守过的疏勒国盘橐城。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喀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盘橐城:
也称艾斯克萨尔古城,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艾斯克萨古城,是疏勒国的宫城,也是东汉名将班超的驻守之地,见证了他荡平匈奴势力、统一西域的宏伟大业。
汗偌依古城:
位于喀什市东20多公里处,有莫尔佛塔为证,是唐朝中晚期的建筑物。
汉诺依古城:
位于喀什市东北28公里处,起始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000年),下至清朝中期,鼎盛于唐、宋时代(公元7世纪-13世纪)。
徕宁城:
公元1759年,即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平定了“大小霍加之乱”,统一了整个新疆。不久,喀什驻扎办事大臣永贵上书朝廷,请求另筑一座新城,作为朝廷驻喀官署。乾隆准奏。并于1762年4月动工,到8月底,新城即告建成。新城筑就的第9年,即1771年,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为新城定名为“徕宁城”,取安抚边疆各民族、百姓安居乐业之意。
这些古城名字不仅反映了喀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这座古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