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槐花》一文中,有许多描绘槐花的优美句子,以下是一些值得赏析的句子:
嗅觉与视觉的结合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
对比与联想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音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情感与哲理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读季羡林教授《槐花》,感悟美的发现最近读季羡林教授一篇散文槐花,文中写道:‘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同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气,抬头看了又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像,为了夸大印度的眼睛之在,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真好看啊!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这有什么了不起呢?’”
哲理性的思考
“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槐花》 一 季羡林先生的《槐花》者,开篇即描述道,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逢春夏之交,“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这就从嗅觉角度正面描写了槐花盛开时那甜美润肺、浓得化不开的郁郁香气。”
“季羡林老先生在《槐花》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即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个观点可以引发我们对审美和认知的深入思考。”
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槐花的美丽和香气,还通过对比、联想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深厚情感和对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