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居安思危的具体事例?

59

孙叔敖:

在担任楚国的令尹后,虽然受到人们的祝贺,但他却意识到地位越高,处事越要小心谨慎。于是他整理好衣帽接见了一个穿着麻布丧衣的老人,听取了他的意见,从而避免了许多潜在的危机。

魏绛:

在晋悼公享受胜利的贡品时,他提醒晋悼公要居安思危,最终他的建议被采纳,使晋国在后来的战争中更加谨慎和强大。

魏征:

在《全唐文谏太宗十思疏》中,他提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强调在安逸中也要时刻警惕可能的危险。

孟子:

他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位穷苦之人称为圣人贤君的故事,强调居安思危的意识,认为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

虞卿:

在楚考烈王晚年,他劝谏楚王要居安思危,指出楚王的年龄很大,而春申君的封地还没有确定,这是很危险的。他还建议楚王在说话还有分量的时候,让楚王把他的封地尽可能远离,避开以后的纷争。

尉迟敬德: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宴会上,他因为某个功勋不高的将领座次在他之上而大怒,最终被李世民提醒要居安思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

这些事例都表明,居安思危是一种重要的智慧和品质,能够帮助人们在安逸中保持警惕,避免潜在的危机和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