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98年左右,主角是南郭处士。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述了齐宣王时期,南郭处士请求加入吹竽的队伍,宣王同意并让他与三百名乐师一起演奏。然而,当宣王去世后,新王湣王即位,他要求乐师们一个一个地吹奏,南郭处士无法继续滥竽充数,最终选择逃离。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提醒人们只有勤奋学习,练就真本领,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