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小故事
杨继宗的故事
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悻悻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苏琼的故事
南北朝北齐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太守,上任伊始,即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不日,属下府丞送他鲜鱼,苏琼接受后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将鱼挂上以示谢绝之意。时郡内有一八十余岁赵姓老者,仗着年纪大又以鲜鱼相送,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后再也无人送礼给他,整个郡内贿送之风大大收敛。
杨震的故事
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子罕的故事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刘宠的故事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以至到了“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事实上,诸葛亮的勤政是有目共睹的。后主阿斗庸庸碌碌无能之辈,国家一切大事诸葛亮不仅要谋划操劳,而且还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诸葛亮六出祁山,进驻五丈原,为激怒司马懿诱其出战,诸葛亮取巾帼并妇女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派人送于司马懿。司马懿佯装笑着说:“孔明视我为妇人耶。”然后问来人:“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来人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懿说:“食少事烦,其能长久?”一个人廉洁勤政的程度连他的对手都扼腕叹息,可见诸葛亮为了国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最后竟累死在任上。
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