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但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仕途生涯:
二十五岁后,韩愈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
文学成就: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他的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政治主张: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后迁袁州,任袁州刺史。
晚年:
晚年任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作品介绍
韩愈的作品主要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原道》、《师说》、《马说》、《送李愿归盘古序》、《进学解》等,这些作品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荣誉与影响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谥号:韩愈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追封: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政治和思想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