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表现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定位性评价
定义:又称安置性评价或预备性评价,主要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进行评价,判定学生的前期准备情况。
目的:确定学生是否已掌握预定的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
定义: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目的: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诊断性评价
定义:对形成性评价的一次复诊,主要是对教学背景及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一步作出评价,重点是对学生学习中的屡犯错误进行深层次的调查。
目的:设计一种可以排除障碍的教学方案,识别那些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并将他们分置在最有益的教学序列中。
观察法
定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完成任务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方法: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问答法
定义: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
方法:通过提问获取学生的反馈。
测试法
定义:通过布置作业、测试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方法:通过书面或口头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
小组评价
定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简答式表现性评估
定义:让学生在教师的有限指导下,展示对于一到两个预期学习结果的熟练程度。
特点:形式收敛,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完成,适用于快速测量离散的预期学习结果。
独立式表现性评估
定义:被设计为独立进行的评估,通常涉及多个目标,如限时写作、口头表达等。
特点:需要高阶思维,能够评估复杂的预期学习结果。
单元嵌入式表现性评估
定义:在一个教学单元内进行的评估,促使学生展示一套有说服力的预期学习结果。
特点:评估过程较长,通常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或更长时间,适用于评估复杂但连贯的知识和技能。
复杂项目
定义:通过实施一个复杂的项目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特点: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应用,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评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