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 端阳节、 午日节、 五月节、 艾节、 端五、 重午、 夏节、 诗人节等,是 中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楚国人不舍贤臣屈原,为避免屈原肉身被江鱼分食,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后来这个风俗流传下来,逐渐发展成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习俗。
此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纪念人物,如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
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外,还包括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这些习俗据说都是为了避邪。
如今,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