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孟子》,具体为《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故事。该成语用来比喻那些表面上程度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样失败或做错的人。
故事背景是战国时期,梁惠王与孟子谈论战争的胜败。梁惠王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兵器是否锋利,士卒是否勇敢。而孟子则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君主是否施行仁政。孟子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战场上,有一个人逃跑了五十步,却嘲笑那些逃跑了一百步的人,这是非常可笑的。孟子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梁惠王,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兵器和士卒,更取决于君主的治国策略和道德修养。如果君主不施行仁政,即使拥有坚甲利兵,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出处和原文如下: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个成语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提醒人们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而要关注事物的本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