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狂人日记里典故?

59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提到了两个与“吃人”相关的典故:

易牙烹子

易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厨师,深受齐桓公的喜爱。齐桓公曾开玩笑说未曾吃过人肉,易牙便信以为真,回家将4岁的儿子烹饪成菜肴给齐桓公享用。齐桓公吃后觉得鲜美,易牙因此受到极大宠信。然而,管仲提醒齐桓公,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如何谈得上对君王忠诚,最终齐桓公将易牙赶出王宫。几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又重新被召回朝廷,并管理政务。这个故事在《狂人日记》中被用作“吃人”的象征,暗示封建礼教的残酷和无情。

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是指交换儿子来吃,因为自家儿子实在吃不下,但又想要活下去,于是只能绕个弯,实际上不过掩耳盗铃,这和吃自己的儿子也没什么两样。在《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大哥宣扬和执行“吃人”礼教,讲述“割股疗亲”、“易子而食”的故事,甚至与赵贵翁合伙要吃狂人。这个典故在小说中用来揭露封建礼教的残酷和对人性的压迫。

通过这两个典故,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达了对封建文化的反抗和对国民性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