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包括:
“言必行,行必果”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朝闻道,夕死可矣”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有不知道却凭空创作的人,我没有这样的本事。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见,从中加以识别。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虽然圣人我做不到,但我学习而不满足,教人而不倦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学习如同追赶,担心的是失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选自于《论语·公冶长》。
解读:聪明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有能力的人向能力低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知识的人像没有知识的人一样谦虚,实际的人像空虚的人一样谦虚,犯了错误而不改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习到的东西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能不气恼,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做事勤快而言语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求教并修正自己的错误,这可以称为好学。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还具体阐述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包括学习态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