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劝报亲恩篇》——清代佚名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译文: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慈乌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陈情表》
典型地讲述了孝道,虽然孝的是祖母,但含义与孝敬父母是一致的。
《大学》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译文:作为子女,要做到孝顺;作为父亲,要做到慈爱。
《对联集锦》
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译文: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唤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诉慈母。
《孟子·尽心上》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译文:亲近亲人,是仁的表现;尊敬长辈,是义的表现。
《劝孝篇》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译文:孝顺父母的人,会赢得他人的尊敬。
《孝经》开篇
孝,德之本也。
译文:孝是道德的根本。
这些文言文都表达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重要性和意义。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