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忠孝礼义廉耻的句子包括: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道的根本。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译文:一个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很少会冒犯上级;而不冒犯上级的人,也很少会造反。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和敬爱兄长,是仁道的根本。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译文:各种罪恶中,放纵是首恶;各种行为中,孝道是首要的。
孝乃为人之本。孝顺的本意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译文:孝顺是为人之本,孝顺的原本含义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悌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和相互帮助。
译文:悌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和相互帮助。
忠是忠心+忠诚+忠实。小至对所供事单位的忠于职守,大至对国家对民族的精忠报效!
译文:忠是忠心、忠诚和忠实。从对待所供职的单位到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廉是廉洁。
译文:廉是廉洁。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译文:一个人行为有羞耻心,出使四方,不辱使命,可以称为士人。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译文:宗族称赞他孝顺,乡里称赞他为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译文: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士人,孔子回答说,行为有羞耻心,出使四方,不辱使命,可以称为士人。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啊!人们对他父母兄弟的话没有非议。”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父亲去世后,仍然坚持父亲的原则和规矩,不轻易改变,这就算尽到孝道了。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现在的孝顺者,仅仅是指能够供养父母。但狗和马也能被供养,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么养父母和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译文: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不违反父母的意愿,就是尽孝了。
这些句子集中体现了孔子关于忠孝礼义廉耻的核心思想,强调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于国家民族、行为有羞耻心、廉洁奉公等品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