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是一个汉语成语,它来源于唐·韩愈的《祭柳子厚文》和宋·苏轼的《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并且与东汉末年的隔岸观火故事有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通常带有贬义色彩。
具体来说,袖手旁观的意思是把双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主动介入或提供帮助。这个成语的出处包括唐·韩愈的《祭柳子厚文》和宋·苏轼的《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其中《祭柳子厚文》中的“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和《朝辞赴定州论事状》中的“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都是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
此外,隔岸观火的故事也是袖手旁观的来源之一。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站在河的对岸,只是远远地观望,没有参与救火,最终火势越来越大,将这个人也卷入火海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只是袖手旁观,不给予帮助或支持。
综上所述,袖手旁观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置身事外,不主动介入或提供帮助。它来源于多个古代文献和故事,包括唐·韩愈的《祭柳子厚文》、宋·苏轼的《朝辞赴定州论事状》以及东汉末年的隔岸观火故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