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ěr rǔ mù rǎ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其中,“濡”表示沾湿,“染”表示沾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长时间处于某种环境中,受到周围环境或人的影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某种习惯或特质。
耳濡目染的近义词包括耳熟能详、耳闻目睹、见闻习染、目染耳濡、潜移默化、耳熏目染和耳闻目睹等。反义词则有置若罔闻和充耳不闻。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的“目濡耳染,不学以能”,以及宋代朱熹的《与汪尚书书》中的“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在语法上,耳濡目染可以作为谓语、定语或分句使用。例如,在句子“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中,耳濡目染就作为定语使用,描述了主语“她”受到的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