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勤能补拙”的励志故事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紧密相关。在唐敬宗时期,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当时苏州是唐东南地区最大的州,地方事务极为繁杂。面对这一挑战,白居易没有选择沉溺于过去的享乐,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谢绝了一切宴请,专心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了当地的情况,并着手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的广泛好评。
白居易深知自己并非天赋异禀,因此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工作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也提到:“补拙莫如勤”,意味着即使是最愚钝的人,只要勤勉努力,也能够弥补自身的缺陷。
在苏州任上,白居易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不仅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还因政绩显著而受到赞誉。然而,长时间的工作也让他积劳成疾,最终染上了眼疾。即便在辞官返回洛阳后,他依然保持着勤奋的工作态度,继续为百姓谋福利。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白居易个人的奋斗历程,也传递了“勤能补拙”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无论个人起点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都能够取得成就,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一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保持勤奋和毅力,不断追求进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