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寒窗苦读的典故有以下几个:
囊萤映雪
车胤囊萤:车胤是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家贫无钱买灯油,夏夜捕捉萤火虫放入白绢袋中,借萤火虫微弱的光线读书。
孙康映雪:孙康是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家贫无钱买灯油,冬夜借助雪光读书。
凿壁偷光
匡衡凿壁:匡衡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家贫无钱买蜡烛,凿通邻舍墙壁借邻居的光读书。
悬梁刺股
孙敬悬头:孙敬是汉朝人,晚上读书时为了避免打瞌睡,将头发悬于房梁上。
苏秦刺股: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人,晚上读书时为了避免打瞌睡,用锥子刺大腿以提神。
断齑画粥
范仲淹画粥: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人,家贫住在庙里读书,生活清苦,每日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牛角挂书
李密挂书:李密是隋末唐初的人,闻包恺在缑山读书,便骑牛前往,将《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行边读。
韦编三绝
孔子韦编:孔子晚年爱读《易》,因翻动次数过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刻苦读书。
这些典故都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名人为了读书,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些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勤奋学习,成为传颂千古的佳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