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虎头蛇什么成语?

59

虎头蛇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ǔ tóu shé wěi。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头大如虎,尾细如蛇,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不匀称、不协调的状态。后来,它引申为比喻做事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或有始无终。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逵负荆》,原文是:“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此外,该成语在元代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提及,如杨景贤的《西游记》和武汉臣的《玉壶春》等。

在现代汉语中,“虎头蛇尾”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毅力的人。例如:“恒心和毅力正是克服虎头蛇尾习性的良方。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虎头蛇尾是不行的。”。

这个成语的结构是“名词+名词+名词+名词”,分别是“虎”(名词,表示老虎)、“头”(名词,表示头部)、“蛇”(名词,表示蛇)、“尾”(名词,表示尾部),整体意思是指事情的开头像老虎的头一样威猛,结尾却像蛇尾一样无力。

用法上,“虎头蛇尾”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或放松努力的行为。例如:“他兴致勃勃地开始创作,先画了两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围观的人都赞叹不已,称其为‘虎头’。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事情有始无终,开始时声势浩大,后来却虎头蛇尾,没有好的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