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建设
位置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池。
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是养鱼的基本要求,水源以河水和水库水最好。
面积和水深:鱼苗池以3—5亩为宜,成鱼池以8—10亩为宜。鱼苗池水深1—1.5米,鱼种池1.5—2米,成鱼池2—3米。
土质:鱼池的土质要求保水性好,一般以壤土最好。
池塘设计:池塘形状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埂遮荫小、日照长,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清塘消毒
在鱼种放养前,必须彻底清塘消毒,疏通注水和排水渠道,清除池中多余的污泥。水深20厘米时,每亩鱼塘用生石灰100公斤进行消毒,杀灭害虫、病菌和微生物。
清塘后一周,待药性消失后再放养鱼种。
鱼种投放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优质鱼苗下塘,提高鱼苗下塘的成活率。
根据池塘大小选择合适的鱼种放养数量,避免过量放养导致鱼群密度过大,影响鱼的健康和生长。
饲料喂食
根据鱼类的生理和生活需要,利用麦麸、米糠、豆饼粉、酒糟、矿物质、维生素、鱼药等制成混合饲料,提高饲养效率。
定期投喂,坚持细管加强护理,每天投喂2—3次。
在气温较低时,宜攻肥水,培养适合“肥鱼”摄食的浮游生物,促进鲢、鳙鱼快速生长。每2-3天追肥一次,每亩每次施腐熟人畜粪便100-150公斤。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清理过多水草和水藻,防止水藻污染水源。
在高温季节,定期撒石灰,预防鱼病。
增加换水频率,保持池塘水体溶氧量充足。
病害预防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使用菌毒克等药物预防鱼病。
对于喂食用具也要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合理混养
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进行合理混养,避免将相互捕食的鱼种混养在一起。
通过立体养鱼,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天然饵料,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池塘养鱼,提高鱼类的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