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以下是龙抬头来历和传说故事的详细归纳:
起源与农耕文化
伏羲氏时期: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天文现象: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故称为“龙抬头”。
与玉帝和龙王的故事
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金豆开花:另一个传说是,玉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偷偷降雨后被压于大山之下。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最终感动了太白金星,让龙王重返天宫。
民间习俗
春耕祭祀:在龙抬头这一天,无论大家还是小户,都会开始使用耕牛进行春耕,这象征着希望和新生的开始,人们期待着新的一年能够丰收。
理发习俗: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认为在农历二月初二理发能给一年都带来好运气。
综上所述,龙抬头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信仰。它起源于农耕文化,与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并通过与玉帝和龙王的传说故事,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