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尾龙的民间传说如下:
计惟中的故事
计惟中的高祖在朱元璋洪武年间曾做过巡检,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蛋,孵化出一条四脚蛇,这条蛇浑身灰色,有鳞甲,像鱼鳞,长不过一尺左右。家人用米汁喂养它,它逐渐长大,每天需要一大坛米汁。这条蛇并不惹事,反而很温驯听话,大家都挺喜欢它。
斩尾龙的娘亲
斩尾龙的娘亲是徽州府新上任知府的妻子,跟随丈夫从新安江坐船来徽州府上任。被新安江里的老龙(斩尾龙的父亲)看上了,老龙做法把知府弄到水里吃掉了,然后自己化做知府的样子带着斩尾龙的娘亲来徽州府上任。许真人发现知府并非人类,最终揭示了真相,并帮助斩尾龙的娘亲脱离了危险。
农妇与断尾龙
很久以前的一个冬天,一个农妇上山种菜,遇到一条被冻僵了的蛇。她将蛇带回家养了起来,这条蛇很有灵性,帮农妇守家护舍。随着蛇的身体见长,食量也大增,农妇家人最初以为很危险,但最终在蛇的要求下,在四月八那天离开了。这条蛇竟然会说话,并且后来成为了一条大龙,保护了农妇一家。
秃尾巴老李
明朝弘治五年夏,文登柘阳山下山前村李田斗的妻子郭氏饮用河中之水而有孕,怀胎三载后产下一子,视之却为一肉状物。李家疑为妖孽,将其弃之河中。该物遇水迅即膨胀,竟为一黑龙儿。龙儿每夜夜半趁熄烛后回家哺乳,其父李田斗发现后将其砍断尾巴,黑龙疼痛难忍,腾飞出屋,最终与白龙相斗,赶走了白龙,白龙江也因此更名为了黑龙江。
这些故事都涉及到了龙的形象,并且包含了龙的神奇、温驯以及与其他生物的互动。这些传说反映了人们对龙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体现了龙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