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的名字“叶圣陶”来源于他原名叶绍钧,以及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对名字的变更。具体过程如下:
原名与初次改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2岁时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伯寅认为“绍钧”有“秉国之钧”之意,因此取“秉臣”为字。
辛亥革命后的改名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叶绍钧认为“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于是请章伯寅改为“圣陶”。章伯寅引用诗句“圣人陶钧万物”,认为“圣陶”更为合适,叶绍钧满意而去。
笔名与姓名的结合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时,首次使用“圣陶”作为笔名。后来,他将“叶”姓与笔名“圣陶”连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叶圣陶”。
因此,叶圣陶先生的名字“叶圣陶”不仅反映了他对名字的重视和不断变更的过程,也体现了他一生追求真理、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