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亡羊补牢

59

亡羊补牢

文言文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弇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孟一诺。”

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车后还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这样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

道理

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及时修补漏洞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即使已经发生了错误,但只要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采取补救措施,仍然可以避免更大的风险和损失。

自相矛盾

文言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能破坏它!”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那个人无法回答。大家都笑他。

道理

自相矛盾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逻辑上荒谬的人。它告诫人们不要夸大其词或自相矛盾,否则会被人识破并嘲笑。

刻舟求剑

文言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道理

刻舟求剑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成规的人。它告诉我们,事情是变化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应对问题。

盲人摸象

文言文

盲人摸象,每摸一处,则以为象之全体。或摸其牙,或摸其角,或摸其腿,或摸其尾,或摸其背,或摸其腹,皆以为象。其触于物也,或似于龙,或似于蛇,或似于牛,或似于马,或似于猪,皆有所似,而未知其真象也。

译文

有盲人摸大象,每次摸到的地方,就认为大象的整体就是这样。有的摸到象牙,有的摸到牛角,有的摸到腿,有的摸到尾巴,有的摸到背,有的摸到肚子,都以为大象就是那样,却不知道大象的真正样子。

道理

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局部,而要全面考虑。只有了解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