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故都的秋

59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内容包括对故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以及作者内心深处的眷恋和落寞之情。这篇文章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既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无限喜爱与眷恋,也寄寓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主要内容概述

秋景的细腻描摹

秋晨:在皇城人海中租一椽破屋,早晨起来泡浓茶,坐在院子里,能看到碧绿的天色,听到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细数日光,或静对着破壁腰中的牵牛花,感受秋意。

秋槐:北国的槐树落蕊,早晨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无声无味,只有极微细柔软的触觉。扫街后灰土上的扫帚丝纹,让人觉得细腻、清闲又落寞。

秋蝉:秋蝉的衰弱残声是北国特产,因北平树多屋低,无论何处都能听见,而在南方需到郊外或山上才能听到。

秋雨:北方的秋雨下得奇、有味、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凉风过后雨落,雨过天晴,都市闲人会在斜桥影里、桥头树底互答,叹天凉。

秋果:北方的果树是秋天奇景,尤其是枣子树,屋角、墙头等地都有,枣子在细叶中间呈淡绿微黄时是秋的全盛时期。

对秋的感悟与眷恋

作者认为有情趣的人类对秋的感触相似,中国文人与秋关系尤深。南国之秋虽有特异之处,但比起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作者表示愿折去寿命的三分之二,换得北国之秋的三分之一零头,体现出对故都之秋的深深眷恋。

背景与情感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距离全面抗战开始也只不过几年时间,郁达夫不远万里从杭州辗转来到北平,理由就是想要饱尝一尝故都的秋味。

文章总体上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头总写北国之秋的特点,结尾通过对比写出北国之秋的秋色浓味久,并直接抒情,愿意用生命做代价换取北国的秋景。

结论

《故都的秋》不仅是一篇描绘秋景的佳作,更是郁达夫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故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作者表达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悲凉秋色的独特感受。这篇文章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